银河yh0076








 
   
   

新闻中心

公 司 新 闻
行 业 资 讯
政 策 法 规
人 物 风 采
招 聘 简 章
您的位置:首 页 - 新闻中心 - 行 业 资 讯
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(四) 本届政府最在意哪几项经济指标
编者: 来源 :https://www.gov.cn/ 发布时间 :2015/8/10 

回顾解读(四)

本届政府最在意哪几项经济指标

实现增长、物价 、就业、收入 、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

 

  2015年7月10日,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,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。他指出 ,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,实现增长 、物价、就业、收入 、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。中新社 刘震 摄

  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 ,本届政府最在意5项经济指标。在今年7月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,他提出,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,“实现增长、物价、就业、收入、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”。

  事实上 ,在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这5项指标的脉络一直清晰可见、贯穿始终。其中包含的理念与实践 ,投射出本届政府的施政思路,勾勒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轨迹,也显示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追求“更有含金量”增长的决心和信念 。

  ■ “增长” :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 ,也是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础

  2014年6月召开的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 ,李克强曾语重心长地对参会地方负责人说 ,要牢记“中国的基本国情”。

  “我们时刻不能忘记 ,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,我们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。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,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。”总理说,“我们说,不唯GDP论英雄,不片面追求GDP,但这并不是不要经济发展的合理速度。”

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.8%的高速增长,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。而现在 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仍处在“中高速增长时期”的中国经济,其增速不仅关乎中国当前与长远发展,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
  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“增长”始终是李克强最为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 。在过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,“稳增长”一直是其中重中之重的议题之一。

  在今年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,李克强说,保持合理增速、推动经济发展 ,这是中国的第一要务,也是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础 。

  “如果经济的‘数量’指标跟不上 ,那‘质量’指标也会下滑 。”他说,“我们一定要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!”

  ■ “物价” :不仅关系宏观经济走向 ,更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

  相比于“增长” ,“物价”这项经济指标,不仅关系宏观经济走向,更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:如果物价增长过快引发通货膨胀会使百姓的钱包迅速“缩水” ,反过来物价负增长又会引发通货紧缩,也会直接危及经济的平稳运行 。

  因此 ,本届政府不仅将“物价”列为最看重的指标之一,而且对其波动的上下限都给予了更多关注。在总理“区间调控”的理念中,“合理的物价涨幅”是“合理区间”的上限 。

  而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,李克强在回答韩国记者提问时强调,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,但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,中国当前物价总水平比较低,可以说是“被通缩”。他表示:“对这一问题,我们有应对,也有进一步的准备。”

  根据刚刚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,与去年同期相比,中国CPI增长1.3% 。这既处在总理所言的“合理区间”,也为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■ “就业”:有就业就会有收入,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

  在2015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 ,李克强总理用“三稳”作为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结:增速稳、物价稳和就业稳 。他在此前的博鳌论坛致辞中说:“只要能保持充分的就业,GDP高一点、低一点都没问题  ,都处在合理区间。”

  事实上,在各个场合,“就业”一直是李克强最为在意的经济指标之一。在过去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中,“就业”一词共出现了150次。

  高校毕业生就业、完善支持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、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、适时发布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等议题 ,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这一“国家治理行政系统****决策平台”的密集议题。

  也是在这些政策的促动下,2015年上半年 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 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8万人,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%-5.1%之间,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实现了“逆势上扬” 。

  在今年6月10日的常务会议上 ,李克强说,就业率对于衡量经济好坏“至关重要” ,实现充足的就业 ,是发展经济的基本目标 。

  “有就业就会有收入,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。”总理说。

  ■ “收入”:如果无法让人民群众收入增长,那GDP增速再高,也是“自拉自唱”

 

  2014年7月15日 ,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,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。中新社 刘震 摄

  作为宏观调控的传统调控目标,经济增长、物价稳定 、充分就业,这三项指标可以说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的“关注点” 。不过,李克强总理领导的新一届中央政府,又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内涵:收入。

  李克强曾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提出 ,相对于GDP的增长 ,大多数人民群众更关心自己的收入。他强调:“如果我们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 ,那GDP增速再高,也是‘自拉自唱’。”

  将“收入”列为政府经济工作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,这是本届政府对于通行宏观调控思路的一大补充 ,也是总理“惠民生”理念的直接体现 。正如他在去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的那样 :“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。”

  根据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 ,今年上半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31元,同比名义增长9.0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.6%,继续“跑赢”GDP增速 。

 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总理曾说 :“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增长幅度 ,这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增长。”

  ■ “环保”:既与民生紧密相连,也是转方式 、调结构的关键措施

  “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****的词汇之一,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 。对于这一问题,政府决不能回避。”2014年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,李克强总理开门见山地说。

  围绕这一问题,他向汇报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连发数十问 ,还对一些列出计划的工作要求“加码”,强调要加强科学论证,一旦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,“政府绝不能放空炮” 。

  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,既是城乡居民面临的“心肺之患”,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一个缩影。因此,加大“环保”治理力度 ,不仅是本届政府对于民生的承诺,更是推进中国经济“调结构”的重要抓手。

 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 ,有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保护问题,先后讨论通过了被称为“大气十条”的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 、被称为“水十条”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以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(修订草案)》 、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》,并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、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、京津风沙源治理、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。

  数据显示,从2011年至今,中国单位GDP能耗强度分别下降2.0% 、3.6% 、3.7% 、4.8% 。2015年上半年 ,这一降幅达到了5.9%。

  “治理污染既与民生紧密相连,也是转方式、调结构的关键措施 。”总理曾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。

  当然,本届政府最在意的这5项经济指标 ,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“此消彼长”的关系:充分就业可能伴随着物价上涨;推进环保工作、关停高耗能企业,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经济增速放缓,等等 。这使得本届政府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。

  如何让这5项指标之间更加平衡?李克强总理在今年7月初主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给出答案 :“要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 ,坚持宏观调控正确取向……在实现稳增长、调结构双赢和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上持续发力 。”

(杨洋)

回顾解读(一)把简政放权进行到底

 
[关闭]      
 
   







XML地图